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先秦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先秦环保意识淡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早提出保护自然的先秦人物?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
在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便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荀子》一书中第九篇《王制》,专门谈如何做国家领导人,大概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把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世界上第1部环境保护法是什么时候修订的铁律?
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就是我国2000多年前秦朝制定的《田律》,它是1***5年12月在湖北发掘的战国到秦代的古墓中发现的,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保护环境的条款。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在条款中规定耕田者不许砍伐山坡上的树木,捕鱼者不许用毒药***,猎人不许捕杀幼鸟和未成年野生动物。《田律》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体现了古代“以时禁发”的原则,是先秦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生态学思想和各种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的法律实践。
环保的古诗词有那些?
环保题材的古诗词主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保护的意识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以下是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古诗词:
1. 伐檀 [先秦]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2.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中国古代环境破坏的例子?
以《史记》的说法,夏商周都还浮云的尧舜禹汤时期,舜帝麾下的“九官”里,有个职务就叫“虞官”,而后历经秦汉唐宋明,这职务叫法各有差别,却是长期存在。为啥如此有生命力,因为干的是重要工作——环保。
以《周礼》总结说,“虞官”这工作,范围十分宽,既要管政令,制定捕猎砍伐的法令,更得跑断腿,巡视山林河流湖泊,严打滥砍滥伐的不法分子。脑力体力,都是十分辛苦十分忙。
而自先秦起,越往后的朝代,“虞官”这个职务,出镜率越发少,表面看没存在感,其实是更加辛苦。唐代的时候,改叫虞部郎中,原先的山林砍伐一样要管,城市的街道绿化,也要归他张罗。明朝又改叫“虞衡清吏司”,除了上面这些基本工作,还得重点保护名胜古迹,张罗祭祀典礼。四千年来,一直这么苦差事。
这个苦差事,也堪称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的“国家环保总局”。
为啥一定要有这专门部门?除了环保无小事,更因中国古代,也早早有严格环保法律。没这辛苦部门哪行?
就像这“虞官”工作,几千年来越来越重一样,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也是从粗线条越来越细。
最久远的一条,叫“禹禁”,即“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春天不能砍树,夏天不能乱打渔,这规矩以先秦典籍说,起于夏朝。
上世纪改革开放,沿海刚启动“休渔”政策时,好些媒体常喊与国际接轨,其实看看“禹禁”就知道,这是和老祖宗接轨。
《礼记》里的环保规矩,那就更细,以《月令》的规定,正月不能砍树,不能杀怀孕的母兽。而且就算国君出来打猎,也得懂规矩,春天打猎绝不能合围猎场,更不能大肆抓捕年兽,人数规模都严格限制,就怕滥杀滥捕!
其中还有几个硬规矩:正月以后才可***,八月以后才可以捕鸟,九月以后才能猎兽。草木枯黄了才可伐木。今天很多传统村落里的习俗,也都这样演变来。可谓传承千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先秦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先秦环保意识淡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