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描写古人环保意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描写古人环保意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环境保护的历史背景?
环境保护近些年来似乎讲的越来越多,大的方向,不仅有***加大管控力度,关闭污染企业,推行清洁能源。小的地方,普通民众也逐渐对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更加敏感。比起几十年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只有在人们吃饱、穿暖后,才会有闲情欣赏“青山绿水”,才会珍视周围的“金山银山”。当普通百姓连衣食都难以保证时,大谈环境保护无异于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历史上一直盘踞于东亚一隅,特殊地理环境,加上历代朝廷开疆拓土,一直是个大国。疆域内地理复杂多变,山川林泽遍布四野、资源丰富,所以很早就专门管理山林物产的法令。虽然内部战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但是一旦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后,就开始重视***的保护。当然,古代的朝廷实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并不是仅仅出于保护环境,更多是为了限制私人开发,为***增加税收。譬如,《周礼》记载,先秦时期,有专门机构山虞、泽虞、川衡、林衡等。山虞负责制定保护山林***的政令。如在有山林物产的地方设置藩篱保护边界,严禁人们入内乱砍乱伐。林衡为山虞的下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巡视林地,执行禁令,调拨守护林地的人员,监督他们守护森林的功绩,奖赏有功,惩罚劣吏。
在远古时期,由于人类生产力量的限制,很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大自然。这个时候,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依赖程度很高。
在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的理解是“神秘的力量”,将自然视为神明,进而产生了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和敬重。
同时,由于当时人类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欠缺,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解释一些问题,将自然中的“打雷”“闪电”看作是一种神明对于人类的惩罚,从而对自然产生了一系列的畏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禁忌。这种自然禁忌就变成了大家都要去遵守的条款和条约,用来约束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行为。
求古代关于环保的诗词?
1、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得地则生,失地则死。——《荀子致士》战国·荀子
译文:高山树林是鸟兽的居住地,山林茂盛,那么鸟兽就会回来,山林贫瘠,鸟兽就会离去。树木茂盛成荫,众多飞鸟栖息,没有土地,人民无法安居,没有人民,土地就会守不住。
环保古诗名?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环保的诗歌,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诗经·小雅·采薇》:“***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 《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4. 《唐诗三百首·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描写古人环保意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描写古人环保意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